剛剛過去的第六個世界土壤日(12月5日),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今年的土壤日以“防止土壤侵蝕拯救人類未來”為主題,旨在呼吁人們關注土壤問題。土壤問題關系“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說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一點都不夸張。
最近幾年,生態環境建設迅速推進,有關土壤污染防治、修復、監測等方面的政策法規不斷出臺落地,使得土壤污染防治體系日臻完善,刺激了土壤修復市場的熱度提升。
尤其是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以及配套出臺的《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等文件逐步對行業的技術、修復效果等進行規范化,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企業數量都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
年初由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發布的《土壤修復行業2018年度發展報告》曾指出,土壤修復行業必將迎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土壤修復行業規模將加速擴張,包括場地修復、耕地修復、礦山修復等在內,土壤修復潛在總市場空間合計將超過5.2萬億。保守估計,2019年土壤修復市場空間在1571.5億元左右。
“土壤修復行業市場潛力巨大,資金瓶頸成其發展阻礙。如何解決資金匱乏問題,將成為污染場地修復及再開發利用和土壤修復產業發展的關鍵。”為此,2019 年中央修復預算同比大幅增長 42.9%至 50 億元。
再加上土壤修復兼顧公益性和盈利性,商業模式十分清晰,雖然目前比較集中的工業企業場地修復仍以地方政府支付為主,“修復+土地出讓”的模式為土壤修復的資金需求帶來了充足的保障。
由于自帶的“高壁壘”屬性,提升了土壤修復行業的注入門檻,同時市場的需求的集中釋放處于注重環保質量的十三五末期,所以行業發展的起點相對較高。業內一致認為,土壤修復的市場格局變化仍舊不小,初期規模猛增,中小企業爭相涌入,導致行業集中度有所下降。
不過初期出現上述情況在所難免。短期而言,規模、項目經驗與管理等組成的擴張能力在市場開辟中無疑是核心;長期來說,隨著政策細化,運營成本提升,技術和精細化運營能力會成為龍頭企業提升份額的堅實壁壘。
現階段來說,與大氣、水治理相比,土壤修復的訂單體量更小一些。與此同時,我國在修復管理、修復技術、專業設備、商業模式等方面基礎還比較薄弱。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表示,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技術的持續升級以及修復標準的逐步細化,行業壁壘將明顯提升,預計未來企業數量增速將放緩,先期進入土壤修復行業的龍頭企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一些在細分領域專業性強的技術企業也將脫穎而出。
本文標簽: 1571.5億,土壤,修復,行業,2019年,市場,空間,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