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財政投入十分必要,還需激發和保障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現在全國的供水管道長度100多萬公里,污水的管道長度只有60多萬公里,正常來說,水來了和水回去的管道長度不應該差太多。污水管道還差40萬公里左右的長度,1公里污水管道平均大概需要300萬元,這么一算,差不多光污水管網就有1萬億元的缺口。另外還有污水處理廠,還有河道的綜合整治,總的投資數量很大,預計會超過1萬億元。
很多同志一說到黑臭水體整治,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加大財政投入毫無疑問是十分必要的,但單靠各地財政投入,面對上萬億元的治理市場,地方財政是擔不起來的。
各地應該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化改革,理順污水垃圾的收費標準。價格政策要理順,原則上不低于處理處置成本。一些收費標準提高以后,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政府就要統籌兼顧來解決問題,而不能說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就不去深化改革,就不去調整這些收費標準。不調整,市場就起不來,而市場起不來,政府財政又擔不起來,這個問題不就無解了嗎?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首先要在價格政策、經濟政策上理順,要勇于擔當,善于統籌兼顧、化解問題,同時還要加強監管,提高管網的建設質量和治污設施的管理維護水平。
政府該做的做到了,就會有效激發市場的作用。只要我們經濟政策到位、監管到位,就可以有效釋放市場活力,擴大內需。而且黑臭水體整治之后,不僅改善了環境質量,老百姓高興了,還會拉動周邊的房地產、人氣,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經濟發達地區有環保落后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有環保先進的
治理黑臭水體需要大量資金,有些地方有畏難情緒,有些地方甚至以財政困難為擋箭牌,不作為、慢作為。針對這個問題,張波表示,這次督查發現的黑臭水體治理完成率數字背后,反映的是各地的觀念、能力、作風。做環保實際上有三個境界,第一是“怨環保”,認為“我們搞發展不容易,維護社會穩定等工作難度很大,你們環保凈來搗亂”。第二是“干環保”,中央有要求、群眾有呼聲、媒體曝光,不干不行,干得很辛苦。第三是“愛環保”,環保有效推動了當地的轉型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保成了當地的核心競爭力。這三種情形當前同時存在,實際上反映的是各地觀念、能力、作風上的差別。
生態文明建設要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種“融”的理念和方法要求我們必須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一些地方總是把環保工作和經濟發展相對立,以為做了環保就會影響發展,或者搞發展就不能搞環保,這個認識是非常片面的。當前首先要解決的是一些領導干部認識上的問題,一定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理念轉不過來,工作就很難到位。
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有環保落后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有環保先進的。例如,山東菏澤市處于魯西南地區,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財政不富裕,去年污水處理能力在16萬噸,他們通過理順污水處理費的收費標準,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的方式,政府和社會加強合作,用一年時間,又新增了16萬噸處理能力,翻了一番。
有的地方還把黑臭水體治理和附近區域的開發結合起來,第三方投資治理黑臭水體后,周邊的土地開發也由其來負責,當負面資產轉為正面資產,有了收益,可以用收益來反哺黑臭水體的治理。
不在于經濟困難還是經濟發達,關鍵在于政府是不是更好地發揮了作用。當前整治黑臭水體特別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新發展理念要落實到位,這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