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BP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7)》報告指出,石油資源充裕,需求放緩,使得全球石油供給模式轉向大規模和低成本。低成本生產者可以利用其競爭優勢來增加市場份額。報告預計,中東歐佩克國家、俄羅斯和美國在全球液體燃料供應中的份額將從2015年的56%升至2035年的63%。
低油價近3年來,企業降本增效已不只是應對眼前寒冬的權宜舉措。石油低成本的勘探開發將成為常態,石油低成本生產漸成市場主流。眼下一些事實似乎正在佐證這一趨勢。
一方面,全球高成本生產項目投資大幅下滑。據伍德麥肯茲對全球400多個上游項目相關數據的分析,過去兩年多來,上游投資下滑了30%。除了俄羅斯主要因為貨幣大幅貶值外,其他投資削減都集中在高成本項目。例如,美國頁巖油氣大降36%,深水項目投資減少40%,北海油田降幅為36%。而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國家今年投資繼續保持強勁。在石油資源寬松的環境下,高成本項目難與低成本資源角逐市場。
另一方面,技術不斷突破,給拉低油氣生產成本底線創造了更大空間。據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數據,目前,美國主要頁巖油產區的井口成本從2014年的每桶60美元至80美元降至不到40美元,平均降幅在47%左右。而30%左右的成本下降則來自勘探開發技術和效率的提升。過去半年,油價恢復到每桶50美元上方,美國鉆機數量從2016年不足400臺,迅速回升到目前超過800臺,可見其成本優化帶來的彈性優勢。另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2014年3月以來,全球油氣鉆井生產價格指數下降了45%。
不可忽視的是,在世界能源結構變革的大潮中,石油供需格局有了根本性改變,其稀缺性神話被質疑,高成本項目也難有空間。BP的報告指出,全球探明的原油資源量遠遠超過205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消費量。到2035年,全球累計石油需求預計約為0.7萬億桶,還不及中東一個地域的技術可采石油。同時,節能效率提升、氣候政策、能源結構轉向非化石等因素抑制了石油需求增長。不斷降低的替代能源成本也限制了石油的成本上限。
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從各個層面適應低油價下油氣生產。如果每桶不到60美元的油價足以支撐供應成本、滿足未來石油增量需求,油價不可能重回100美元,50美元也不再是低油價。
如今,美國致密油、英國北海、加拿大油砂、巴西深水都在不斷壓減生產成本。BP預測,美國與沙特、俄羅斯作為低成本產區被看好,似乎也在告訴油氣企業:如果不占有成本的天時地利,或許可以借鑒美國,依靠技術管理創新,不斷降低上游資源獲取成本,提高下游開發利用價值,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新聞來源:國際石油網
本文標簽: 全球,石油行業,盈虧,平衡,價格,普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