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新算計”或讓人民幣再迎考驗
本報記者 江金騏
近期人民幣國際化動作接二連三,引發全球關注。有觀點認為,未來人民幣或挑戰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那么,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美國將有哪些反應?將會出現哪些具體動作?
美國“異常惱怒”?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報告顯示,今年4月,美國和全球其他國家人民幣交易規模同比增長 327%,大量美國公司轉而使用人民幣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此外,因擔憂美國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企業加速轉向用歐元、人民幣等貨幣結算的進程。
有觀點認為,這或許會讓美國感到壓力。
“中國與很多國家實現直接交易,對人民幣而言是實現國際化進程中的一步,對對方而言,是對美元結算的一種風險規避,此做法得到很多國家的認同,而美國則異常惱怒。”中國企業金融研究院院長鞏宇航7月24日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世界主要大國間的貿易結算不以美元來進行,那么,美國要擺脫其當前的經濟危機可能就變得遙遙無期。美國為保住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對威脅或潛在威脅自己的他國予以打擊甚至封殺,是美國慣常做法。
此前曾有消息稱,在中日島嶼爭端的背后,美國正在推動一場“貨幣戰爭”,即利用中日之爭驅動資金流出中國,以擾亂中國金融國際化步伐,阻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認為,為維持美元霸權,美國經常采取進攻手段。
美國或有“新算計”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在刺激經濟的同時保持美元的地位,是它長期以來的做法。”趙錫軍表示。
對人民幣國際化既已邁出的步伐,趙錫軍認為,美國不會直接針對人民幣做出限制或禁止,但會對中美貿易、人民幣匯率等做些私下動作。
專家認為,美國金融水平處在高級階段,具有十分嫻熟的金融駕馭能力,為美元的霸權地位保持著技術領先優勢;中國金融水平處在初級階段,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著很大的外部風險和挑戰。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微博]認為,現在,隨著石油、大宗商品以及農產品(9.48, 0.15, 1.61%)等在金融市場中的占比增大,美國也在同時擴張著自己在相關領域中的市場占有。
“在別人討論所有貨幣格局的時候,美國人在拼命儲備石油。”譚雅玲說,從石油依存度上看,全世界主要國家在增加石油對外依存度,唯有美國是在減少石油對外依存度。美國囤積石油、囤積黃金,重新架構國際金融體制的目的不言而喻,即未來的金融體制由美元、黃金、石油三足主導,這是未來10年的格局性轉變。所以,當人們為人民幣跨境結算的迅速發展、為人民幣與其他各種貨幣清算機制進一步健全而覺得形勢一片大好時,人民幣面臨的新考驗,或許正在美國人的新算計中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