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官網24日稱,中國將主動開展能源外交,加強同周邊國家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抓好重大能源項目務實合作,推動本國重大能源裝備“走出去”。
記者對國家能源局官網消息梳理后發現,過去一段時間,國家能源局連續訪問了多個國家。
11月29日-12月1日,能源局局長吳新雄率團訪問沙特阿拉伯,就中沙雙方進一步鞏固和深化能源戰略合作,推進油氣、核能、光伏領域合作達成多項共識。其間,雙方簽署了《關于加強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一致同意建立合作機制,在聯合研究、核電項目、裝備制造等12個方面開展合作。
12月3日,吳新雄到訪土庫曼斯坦時表示,希望雙方鞏固和擴大天然氣領域合作,共同引導中土能源合作持續健康發展。雙方簽署了《中土能源合作分委會第三次會議紀要》,就能源合作項目明確了時間表和工作措施。
12月5日,吳新雄到訪哈薩克斯坦時,雙方簽署了《中哈能源合作分委會第七次會議紀要》,并確定雙方能源領域合作優先工作方向。
上述出訪中,中核、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巨頭均隨團出訪。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下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羅馬尼亞訪問時簽下了多項“大單”。其中,中國能源裝備企業將參與羅維納里火電站項目、切爾納沃德核電站項目和塔爾尼察抽水蓄能電站等電力項目建設。
“能源外交不是簡單的輸出技術和裝備,而是雙方都有需求,對有能源設備需求的一些國家,我們能夠參與建設和投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說,中國的能源建設能力和設備制造能力在世界上都是比較強的,而且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具有價格上的優勢。
盡管如此,能源裝備“走出去”依然面臨一些問題。商務部產業司機電出口處處長孫健此前在一次論壇上說,是否了解新興市場的文化、政策,產品、服務能否符合當地的需求,是中國企業在國外遇到的共性問題。
“能源企業在國外的經營還處于起步階段,對國外的政策法規,經營條件,風俗習慣等還不是太掌握。”周大地。
孫健說,能源裝備“走出去”仍存在本地化發展問題。中國企業原來在對外經貿合作、包括執行援外工程過程中,把大量的中國勞務帶了出去,雖然為當地做了很多貢獻,但實際上當地對中國還是有一定微辭,因為這并沒有對當地就業或者實力提升帶來實質性的推動。
這也得到了“走出去”企業的印證。中國某核電集團一位參與中國核電技術和裝備“走出去”項目的內部人士對本報說,缺乏對當地政策的了解和對“辦事原則”的不講究,成了中國能源裝備企業“走出去”的一大難題。
周大地還說,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時往往出現以下情況:與對方簽的合同太模糊太快,認為以后還能討價還價,因此報價往往太低,導致最后經營不下去。他說,在海外投資,“我們要注意經濟效益”。
國家能源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則向本報表示,重大能源裝備“走出去”勢必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這就需要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加強對央企在海外的運營管控。
歡迎光臨科迅(KOSUN)網站:更多資料請參閱 http://www.paixing.com.cn 西安科迅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固控設備行業的領導者、鉆井廢棄物處理專家。可以為客戶提供石油天然氣鉆井固控設備,離心機系列產品,鉆井廢棄物處理設備,鉆井安防設備等四大系列二十五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