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霾天氣向全國范圍的不斷蔓延和影響,燃煤成了千夫所指的罪魁禍首,由于天然氣具有煤炭無法比擬的清潔高效的能源優勢而被“煤改氣”的呼聲推到前臺。
隨著北方供暖季的到來,京津冀、青海、甘肅、新疆等10多個省區市紛紛實施“煤改氣”工程,來應對供暖與治污的雙重考驗。然而,一時間多領域大范圍的用氣需求使得燃氣發電供暖企業遭遇氣少價高的阻梗。
國家發展改革委透露,今年全國天然氣經過各方努力挖潛后,仍有100億立方米左右的缺口。據悉,巨大的缺口既因各地煤改氣、油改氣等工程集中上馬而引起的氣源緊張;又因國內調峰能力差所致。
為解決氣荒,本月2、3日,國家發改委連發兩則通知:要求制定一攬子保障資源供應方案,要求多措施增加供應、確保民生重點需求、減少工業用戶用氣、避免燃煤替代戰略擠占過多氣額。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也向媒體表示,隨著西氣東輸三線的建設、中緬天然氣管道的投入運行以及中俄天然氣管道框架協議的簽署等,中國天然氣資源供給將日漸充足。但橫在發電和供暖企業面前的高氣價問題仍是道坎兒。
即使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將天然氣上網價格從0.78元/千瓦時提高到0.82元/千瓦時左右。但據業內人士測算,天然氣發電成本仍需0.79元/千瓦時左右,顯而易見,微利甚至虧損的窘態使電企不愿推廣燃氣發電。
“在我國燃氣發電應作為電力行業的‘重要補充’而非‘重要組成部分’,燃氣發電的規模應根據所處區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大規模發展然氣發電產業的思路是錯誤的。”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煤層氣、致密氣、煤制氣、頁巖氣不能有效支撐我國燃氣產業健康發展前,天然氣發電行業應在產業總體規模上加以調控。”
據悉,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建議,應當對中國火電企業增加相應的環境成本,提高煤電上網電價成本,使得讓成本較高的天然氣發電能具有競爭力。然而,宛學智則認為:人為剝奪火電企業的盈利能力恐引發火電行業、煤炭產業大崩盤,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并非完全由傳統能源行業所造成,短時期內利用高壓政策緩解環境壓力的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環境問題的解決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能源結構調整工作還需穩健有序地開展,否則非但無法解決環境問題,還有可能導致電力供給能力下降。
在供暖方面,據新華社記者采訪太原市大馬、小馬、北張等“煤改氣”社區后發現,幾乎每個村莊的今冬供熱欠賬都達到千萬元以上;山西崇光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給太原市小店區4個城中村約200萬平方米的燃氣供熱改造工作,該公司負責供熱的張福柱表示,今年采暖季5個月總計運行費缺口約5000萬元,盡管,天然氣價格從去年的每立方米2.26元漲到今年的每立方米3.6元。由此可見,不僅是用戶還是供暖企業都面臨資金壓力大的難題。
宛學智認為:價格機制扭曲、行政干預過多是導致燃氣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因素,價格上漲對政府部門、國企、民企、普通居民都沒有好處,供暖運行費用的大幅攀升會造成“多輸”的局面。以人口、供暖面積為主要標準測算的管道改造項目、居民新增支出會大大增加,部分地區供暖效率會有所下降。
燃氣發電和供暖企業都希望,要么政府提高電價和供暖費,要么加大對企業的財政補貼。然而,政府卻左右為難,面對嚴峻的環保壓力治污步伐又不能停滯不前。那么,環保、民生、企業效益三者之間政府如何兼顧?
“提升上網電價和加大補貼都是下下策,兩個措施都無法解決燃氣發電成本高企的問題,而該問題的根源是燃氣需求被人為放大、供給能力嚴重不足、國企寡頭壟斷、價格體系嚴重失調,‘煤改氣’在理論上行得通,但在現實中卻無法有效落實,至少我國頁巖氣產業大爆發前不會有實質性的進展。”宛學智表示,國家層面也已提醒部分地區謹防“煤改氣”工作盲目推廣、無序開展,北方省市受霧霾壓力會加大天然氣項目的上馬力度,而南方各省市在遭遇到燃氣供給不足時會陸續縮減燃氣發電規模。
因此,國家發改委日前的兩則通知也要求煤改氣等天然氣利用項目不能一哄而上。“有關部門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深化國企改革、加快油氣改革、促進資源價格調整工作必須盡快落實。”宛學智進一步指出歡迎光臨科迅(KOSUN)網站:更多資料請參閱 http://www.paixing.com.cn 西安科迅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固控設備行業的領導者、鉆井廢棄物處理專家。可以為客戶提供石油天然氣鉆井固控設備,離心機系列產品,鉆井廢棄物處理設備,鉆井安防設備等四大系列二十五類產品。 。